大家好,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,就是關于蒙住眼睛以為是老公的問題,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蒙住眼睛以為是老公的解答,讓我們一起看看吧。
馬鞍山13名學生集體發熱未及時上報,疫情真的離我們遠去了嗎?
先回顧下馬鞍山的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和13名集體發熱者的兩起事件吧。
5月11日,安徽馬鞍山學院學生裴某某、武漢籍來安徽當涂縣博望區工作人員王某某,與上海市新增確診病例同乘G1722次高鐵,被判定為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。
裴某某返校后,校方未對其落實復學前排查登記、核酸檢測、健康監測等相關防控工作;王某某來博望區后,企業未規范報備,所在鄉鎮未落實核酸檢測、健康監測等相關防控工作。
當涂縣就地隔離了這兩名密切接觸者,緊急采樣開展核酸檢測(5月21日檢測報告結果顯示均為陰性),并前往馬鞍山學院開展調查,指導校園防控工作;博望區同時對王某某接觸人員進行摸排管控,指導相關企業開展防控工作。
5月13日,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,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處研究員馮錄召表示,針對學校的防控工作要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:
第一,制定防控制度。學校應該圍繞關鍵環節和重點措施制定專門的疫情防控方案、應急處置預案和工作制度,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。……
第二,做好人員管控的要求。開展每日健康監測,尤其是體溫監測,加強對教職工、學生的晨午檢,對住校學生增加晚檢,加強學生因病缺課以及教職工因病缺勤的監測,嚴禁教職工帶病上崗、學生帶病上課。……
……
馬鞍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自5月17日開學至5月20日晚僅三天多的時間,先后有13名學生出現發熱癥狀,尤其是5月20日某班級同一寢室出現6名學生集體發熱,學校隨即將發熱學生送院治療,經核酸檢測均為陰性。
我們可以看出前者裴某某和王某某是確診病例接觸者,返校返崗后未按防控要求落實排查登記、核酸檢測、健康監測的防控步驟和措施。
馬鞍山13名學生集體發熱事件,表明疫情風險還存在于我們生活當中。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事實是:新冠病毒或許永遠不會消失,我們可能將面臨一個長期的“后疫情時代”,就像流感、艾滋病一樣,新冠病毒在世界范圍內與人類共存。理由如下:
1、世界衛生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邁克爾·瑞安在世衛組織5月25日的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上表示,目前還不能去假設疫情存在“季節性”,這是一個很危險的想法。如果措施不嚴格,將會出現第二個高峰。此前瑞安多次表示過,新冠病毒或許永遠不會消失,人類要做好長期與之共存的準備。
2、全國政協常委、中國工程院副院長、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在5月22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,新冠肺炎有可能轉成慢性疾病,像流感一樣與人類共存。
3、鐘南山多次在多個場合表示,病毒的研究與防控是一項長期的任務。
4、復旦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吳凡表示,這個病毒目前在人群當中已經出現了定植的傾向,在人群當中可能會長期一直存在,這是一個基本判斷。
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說,歷史上沒有一個病毒像新冠病毒這樣詭異,正好介于當中:癥狀比暴發力強的流感重,傳播力比癥狀很重的SARS強,居然還有無癥狀攜帶。新冠病毒是“人類歷史上最難對付的病毒之一”,所以其特性決定了控制的難度之大:
1、因為傳染性強,稍一疏忽就會呈爆發式增長,所以控制起來非常棘手。
2、無癥狀感染者的出現讓新冠病毒具有一定的隱蔽性,目前除了逐個篩查外,別無它法。
3、新冠病毒具有很強的變異性,且目前對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晰,即使疫苗研制成功,對變異后的新冠病毒疫苗是否還有效仍未可知,病毒變異與疫苗研制是一個長期的“矛與盾”的升級戰。
1、人類的社交與協作特性是一種剛性需求,不論是個人情感、學習還是工作需要,都很難做到長期嚴格隔離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蒙住眼睛以為是老公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,希望介紹關于蒙住眼睛以為是老公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。